浏览数量: 1 作者: 李鹏志 发布时间: 2025-08-20 来源: 358工业品公众号
原作者李鹏志,358工业品公众号
我们今天说说手动工具的国内江湖。
国内手工具品牌综合类原来真不多,品类都相对单一,五金工具原来也有“上青天”的说法,上海、青岛、天津三地做五金工具的比较多,那时候基本都是单品为主,比如青岛原来的崂山工具、象牌卷尺,烟台的绿林工具,东平的东工工具,那可是全球最大的三扳工具厂家,还有威海的威达工具,很多品牌工具在威达贴牌。
绿林工具这里不展开了,二代接班后全力发展网上DIY 销售,也成了现在的一个不错的淘品牌,总之比创一代做得好。
到了2010 年以后,手工具品牌真是百花齐放、群魔乱舞的时代,尤其是临沂人民操着浓浓的乡音涌现了无数数得着数不着的品牌,有的加上 CCTV 知名品牌,有的还请了些过气明星做代言,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淘品牌和永康的电动工具品牌找人代言。
临沂手工具贴牌的品牌,英迈工具、特斯工具、邦克工具、长鹿工具等。这里说说邦克工具,号称美国品牌。
邦克工具的老板崔国伟,长鹿工具的老板崔国峰,这也是兄弟俩。长鹿工具做套筒起家,从台湾整集装箱发过来,自己清洗分拣,然后进行包装销售。
长鹿现在也是二代接手以后比以前从logo 和操作模式都有创新,也是临沂地区目前能够对外做的最好的手工具品牌。
这两年也出现了临沂本地其他新秀品牌,比如汇元工具和昊迈工具都在山东本地市场做的不错。
综合类手动工具品牌在宁波出现的最早就是长城精工,成立于1984 年的手工具品牌,长城精工以卷尺制造起家,产品质量非常好,也是较早做综合类的。当时是响当当的第一品牌。宏远工具、老得力工具和波斯工具的老板都是从长城精工出去创业的,
宏远工具的老板黄远耀也是从长城精工出来单飞的,当时担任长城精工执行总经理,开始从组套工具开始,但一直不瘟不火,还有台湾人创立的拓进工具,当时套筒做的体量很大,很多品牌都在拓进工具贴牌。
说完宁波的工具品牌,再说说上海的捷科工具,这是一个日本人通过香港公司在上海成立,开始主要是以内六角扳手、螺丝刀以及套筒的批头开始的,质量非常好,但是在拓展全品类比较晚,加上销售不给力,所以一直不能进入第一梯队。
广东作为工业大省,也出现了不少品牌威力狮、鹰之印、艾博威尔,百锐工具,世克工具,松亚工具、湘江工具、老A 工具等很多品牌,这里八卦一下百锐工具和松亚工具,百锐工具的老板粟强和易尔托工具的老板是兄弟俩,依靠易尔托的供应链体系建立的,基本是 DIY 外贸为主,也尝试做了国内,现在基本在市场上看不到了。
松亚工具的老板是卢松林,还有一个员工是许亚娥,松亚工具的就来自中间字,有点像京东的名字由来。
记得雷布斯说过一句话,风大了,猪也会飞。现在风小了,甚至没有风了,大潮褪去,猪态尽显,留下的品牌基本是少之又少了。
后面出现的得力工具,波斯工具老板都是从长城精工出来创业的。得力工具在当时做到了国内top,后面波斯工具脱颖而出,得力工具老板急流勇退卖给了得力文具,套现走人。
这里重点说说得力工具和波斯工具
行业内基本都知道,得力工具分为老得力和新得力,以沈志祥把得力工具卖给得力文具为界限,这也是我上篇文章中说,办公用品这个行业比我们五金这个行业要领先好几年,得力文具收购得力工具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2017年得力文具收购了得力工具后,大概有两年多的时间处于一个调整期,老得力工具代理商的管理和新代理商的开发,老产品库存的清理,上游供应商的选择和更换,期间得力工具总经理也换了两个。
背靠大树好乘凉,身后有得力文具做靠山,新得力工具不急不躁的进行布局,从logo到产品新开模具等,直到疫情爆发,新得力工具在黄总的带领下好像开挂一样,又重新夺回了国内品牌第一的位置。要说得力工具怎么开挂的呢,我觉得是一是走了史丹利工具 DIY 的路线,不断扩大品类,不在局限于原来传统的五金工具范畴。
举个例子,针对疫情期间对于喷雾器的大量需求,而且喷雾器又没有TOP品牌,快速贴牌,在 C 端客户群体中建立品牌心智,拉动了销量;二是利用手工具淘品牌被平台限制的窗口期,放开对单品和淘品牌运营商家的合作管控,快速建全了 得力工具的DIY 品类,拉动 C 端客户销量,也在各个平台快速崛起。
这里提一下,波斯工具是在这些品牌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,老板鲁剑波是当时长城精工广东分公司经理
反观波斯工具,曾经在和临沂工具品牌竞争中,依靠品类齐全,舍得对供应商投入,奖金条,国外游等方式,占据了国内手工具品牌销量第一的位置。一个人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,都是很多因素的集中体现,比如波斯工具能做到国内品牌第一和老板的人格魅力有很大关系,波斯工具logo 的黑黄搭配颜色也是一种体现,很有视觉冲击力。
有句话说人只能挣自己认知内的钱,老板在成功的基础上有点飘飘然,以为自己无所不能,但是时代在变化,消费者心智在变化,虽然从手工具增加了电动工具以及机电设备类,但是在整个客户的工业品需求当中只是沧海一粟。
虽然创立了工具汇品牌,针对下面代理商有整体输出的需求,但是自身产品线无力支撑工具汇的商场运营,又不开放与其他品牌的合作,所以包括总部在内的工具汇应该也是负盈利状态。其实这一点在未来万家早期发展连锁期间就遇到了这种情况,一个商场都是自己贴牌的工具和机电设备,连引流的博世、东成都没有,怎么能让客户选择购买呢?
通过一个手工具行业的品牌快速迭变也能侧面见证五金行业的发展,时代淘汰你的时候真的是连招呼都不给你打一声。
所有的情怀都是靠实力来支撑的,没有实力,不要谈情怀,跟着趋势的变化,反思以前的行业变迁,来思考我们的未来才是